省級榮譽沖刺倒計時!!2025年度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報僅剩11天(9月5日截止),小編整理了近5年評審反饋的高頻不通過原因及應對策略給準備申報的企業參考,幫大家抓住最后11天查漏補缺。
本文附:申報條件、評分標準、廣東省各地認定獎勵。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報咨詢18925013972
申報條件及評分標準
企業單位: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5000萬元;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不低于3%(研發經費超過3000萬元的可不受比例限制)。
場地要求:具備相對集中的工程試驗用房和場地。
科研平臺:原則上已建有市(區)級科研平臺。
珠三角地區 ≥20人、粵東西北地區 ≥10人;
技術帶頭人:工程中心主任入職單位時間不低于3年。
知識產權:擁有5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(專利、軟著等),近三年新獲得的知識產權不少于3項。
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屬于競爭評優項目,下面評分標準達到75分以上通過率才會較高:
設備投入:擁有開展工程化研發的必要設備(不含生產設備),設備原值不低于300萬元。
人員要求:
本科或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占比≥50%;
近5年不通過原因及應對策略
一、提交的申報申報材料不齊全、佐證材料未經第三方認證、內容前后不一致、印章簽名不規范、掃描文檔不清晰完整、申報單位類型選擇不正確等
應對策略
1、清單化核對:嚴格對照《申報指南》附件清單,逐項打鉤確認材料完整性,如申請表、知識產權證明、設備清單等。
2、第三方認證:涉及技術指標、財務數據、設備原值等關鍵佐證,優先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出具認證報告,增強可信度。
3、內容一致性核查:重點核對申請表、可行性報告、佐證材料中的關鍵信息,確保“文字描述-數據表格-附件證明”三者完全一致。
4、簽章與掃描規范:
?所有材料需加蓋申報單位公章,法人簽字處需本人手寫簽名;
?掃描件分辨率不低于300dpi,確保公章、簽名、文字清晰可辨,避免反光或模糊;
?多頁材料需標注頁碼并膠裝成冊,封面注明申報單位、項目名稱、日期。
?單位類型確認:仔細閱讀申報通知中對“依托單位”的定義,核對自身資質是否符合,避免因類型誤選被拒。
二、工程中心主任在依托單位任職未滿3年
應對策略
提前調取主任的任職文件(如董事會決議、人事任命書),確認其在本單位連續任職時間≥3年。若主任為外聘專家,需額外提供與依托單位的長期合作協議。
三、工程中心命名不規范
應對策略
嚴格執行《XX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命名管理辦法》,標準格式應為“XX省+技術領域(如‘高端裝備制造’‘生物醫藥’)+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”,避免使用模糊表述(如“先進技術”“創新中心”)或超出技術領域范圍的名稱。命名需經主管部門預審,確認無重復后再提交。
四、專利權人為依托單位的自主知識產權數不足5項
應對策略
1、專利權人須為申報單位(若專利由子公司持有,需提前完成權屬轉移登記);
2、統計近3年授權的有效發明專利(優先)、實用新型專利,確保總數≥5項(若不足,可補充軟件著作權、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其他知識產權);
3、提供專利證書原件及“專利登記簿副本”(證明專利法律狀態有效)。
五、未提供研發儀器設備原值佐證材料、原值不足不足300萬元
應對策略
1、梳理研發設備清單,原值計算以發票金額為準,若為進口設備,需提供報關單、關稅繳納證明;
2、若設備已折舊,需提供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的“研發設備凈值評估報告”,確保凈值≥300萬元;
3、附設備實景照片,需清晰顯示設備銘牌、編號,與清單一一對應。
六、專職研發人員數不滿足申報要求、本科或中級以上專職研發人員占總專職研發人員比例不足50%
應對策略
1、專職人員界定:以“與依托單位簽訂全職勞動合同+繳納社保滿1年+主要工作時間為研發活動”為標準,需提供社保繳納記錄、工資發放流水、勞動合同等佐證,避免將兼職人員、實習生計入。
2、人員結構優化:
?統計現有人員的學歷(本科及以上占比)和職稱(中級及以上職稱占比),若比例不足50%,可通過引進應屆本科/碩士、鼓勵現有員工攻讀在職學位或評審職稱等方式補充;
?提供人員花名冊,并與研發項目分工表、專利署名表交叉印證,證明其實際參與研發工作。
七、產學研聯合共建工程中心,未提供聯合共建協議
應對策略
1、若與高校/科研院所共建,需提供雙方簽訂的《聯合共建協議》(需明確合作目標、任務分工、資金投入、成果分配、合作期限≥3年),并加蓋雙方公章;
2、補充“實質性合作證明”,如聯合申報的科研項目批文、共同發表的論文、共享的專利/技術成果、共建實驗室的場地照片及設備清單等。
八、未建有市(區)級及以上科研平臺,也未成立內設研發機構
應對策略
1、若未建市級及以上平臺,需提供“內設研發機構成立文件”,如公司文件《關于成立XX研發中心的通知》,明確機構職責、人員編制、經費保障;
2、同步提供研發管理制度,并附制度執行記錄,如研發投入臺賬、專利申請流程記錄等,證明制度落地。
九、研發活動與申報領域不匹配
應對策略
1、梳理申報單位近3年研發項目清單,篩選與申報領域相關的技術方向,形成《技術研發關聯性分析報告》;
2、若申報領域為企業新拓展方向,需提供市場調研報告、技術合作備忘錄、小試實驗數據等,證明技術儲備與戰略布局。
十、技術成果先進性不足
應對策略
1、對現有專利進行“技術先進性評估”,重點標注國際PCT專利、國家發明專利、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(需提供行業協會或權威機構出具的“技術空白證明”);
2、若專利為通用技術改進,需補充“技術迭代說明”。
十一、研發場地不符合要求
應對策略
1、若研發場地為自有,提供房產證或土地使用證,需注明用途為“研發”;若為租賃,提供租賃合同及出租方產權證明,同時在場地平面圖中標注“研發區域”范圍。
2、租賃場地需提供物業出具的“場地用途說明”。
3、面積與租期保障:提前測量研發場地實際面積,若不足可通過整合相鄰區域的實驗室或中試車間來擴大面積,并提供整合后的平面圖及管理部門備案文件。